干凈整潔的鄉間道路、寬敞開闊的活動場所、錯落有致的民居樓宅、笑容滿面的淳樸村民……走進陽新縣木港鎮棗園村,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充滿生機的新農村景象。
近年來,棗園村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,圍繞紅色資源、黨建引領、產業發展、鄉風文明“四張名片”,全力打造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
第一張名片:傳承紅色基因
“三度反‘圍剿’,勒馬玉嶺山”“巧設埋伏圈,全殲敵守軍”“徒涉長津江,血染長津湖”……在棗園村,抗美援朝烈士胡乾秀的英雄事跡一直在村民中傳頌。胡乾秀是木港鎮棗園村人,1929年參加革命,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1950年在長津湖戰役中犧牲。多年來,他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村民奮發前行。
近年來,棗園村充分挖掘利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,加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,投入200余萬元整修木港革命烈士陵園,通過家鄉人講家鄉事,用家鄉事激勵家鄉人,讓黨員、群眾在耳濡目染中重溫紅色記憶、傳承紅色基因。建美麗屋場、修吉慶塘、筑智慧井……積極提升村莊紅色文化內涵和紅色旅游服務能力,打造“紅色文化”名片,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。
第二張名片:強化黨建引領
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形成強大工作合力。棗園村黨組織狠抓班子隊伍建設,扎實落實“三會一課”,嚴格規范黨員發展,基層黨組織凝聚力、戰斗力不斷加強。
以閑置辦公室為基礎,打造灣組“紅色議事廳”,依托“紅色議事廳”每月定期組織召開灣組黨小組會,組織學習、討論灣組建設事項等,引導動員群眾共同參與村莊發展。成立黨員先鋒隊、示范崗,帶動村民科學發展、共同致富,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。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優勢,積極創新幫扶舉措,村農產品知名度和銷量明顯提高,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。
“以前很多村民并不認可產業發展,認為發展種植、養殖業沒有種莊稼來得實在?!睏棃@村支委委員吳炎風說,在村“兩委”積極引導下,棗園村成功引進胡太江等幾位黨員共同投資成立種植、養殖專業合作社,同時發展20多畝黃精、粉防己種植,吸收帶動30多名脫貧戶務工、增收,村民產業發展顧慮打消,產業發展信心逐步夯實,黨員干部和群眾距離也越拉越近。
第三張名片:加快產業發展
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該村黨總支積極落實上級黨委決策部署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發展田園綠色采摘等特色產業和紅色旅游產業,并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直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。
目前,陽新縣大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(雜柑)、陽新譽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水蜜梨、獼猴桃、黃桃)、北山垅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雜柑)、陽新縣木港鎮北沖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雜柑、黃桃)等農業經濟組織在該村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產業總面積共計1000多畝,陽新縣甘坑養殖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規模200頭。
“產業發展前我一年到頭忙農活,非常忙非常累但收入卻不高。產業發展后,我一年到頭也非常忙,但非常充實、非常有保障?!睏棃@村黨員胡太江今年41歲,他通過發展200余畝雜柑和哈密瓜種植實現年均30余萬元增收。
第四張名片:培育文明鄉風
“很高興能入選‘最美家庭’,我會繼續保持家里的干凈整潔,保住這個榮譽,起帶頭示范作用?!睏棃@村北沖組黨員柯于勇高興地說。
注重精神文明建設,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。通過評選“十星級文明戶”“最美兒媳”“最美婆婆”“最美家庭”等活動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讓尊老愛幼、誠實守信、講衛生、愛干凈等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。
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固定化、常態化,通過完善村規民約、“門前三包”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,設立村莊清潔日,讓清潔村莊成為每個村莊、每個村民的自覺行動。依托紅白理事會,引導村民講文明、樹新風,杜絕大操大辦、互相攀比之風。
當前,棗園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、文明村、平安村,先后被評為陽新縣綠色示范村、黃石市綠色示范村、黃石市文明村、國家森林鄉村等。(黃石日報 通訊員 陳珂)
發表時間:2024-03-19 來源:湖北文明網
干凈整潔的鄉間道路、寬敞開闊的活動場所、錯落有致的民居樓宅、笑容滿面的淳樸村民……走進陽新縣木港鎮棗園村,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充滿生機的新農村景象。
近年來,棗園村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,圍繞紅色資源、黨建引領、產業發展、鄉風文明“四張名片”,全力打造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
第一張名片:傳承紅色基因
“三度反‘圍剿’,勒馬玉嶺山”“巧設埋伏圈,全殲敵守軍”“徒涉長津江,血染長津湖”……在棗園村,抗美援朝烈士胡乾秀的英雄事跡一直在村民中傳頌。胡乾秀是木港鎮棗園村人,1929年參加革命,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1950年在長津湖戰役中犧牲。多年來,他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村民奮發前行。
近年來,棗園村充分挖掘利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,加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,投入200余萬元整修木港革命烈士陵園,通過家鄉人講家鄉事,用家鄉事激勵家鄉人,讓黨員、群眾在耳濡目染中重溫紅色記憶、傳承紅色基因。建美麗屋場、修吉慶塘、筑智慧井……積極提升村莊紅色文化內涵和紅色旅游服務能力,打造“紅色文化”名片,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。
第二張名片:強化黨建引領
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形成強大工作合力。棗園村黨組織狠抓班子隊伍建設,扎實落實“三會一課”,嚴格規范黨員發展,基層黨組織凝聚力、戰斗力不斷加強。
以閑置辦公室為基礎,打造灣組“紅色議事廳”,依托“紅色議事廳”每月定期組織召開灣組黨小組會,組織學習、討論灣組建設事項等,引導動員群眾共同參與村莊發展。成立黨員先鋒隊、示范崗,帶動村民科學發展、共同致富,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。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優勢,積極創新幫扶舉措,村農產品知名度和銷量明顯提高,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。
“以前很多村民并不認可產業發展,認為發展種植、養殖業沒有種莊稼來得實在?!睏棃@村支委委員吳炎風說,在村“兩委”積極引導下,棗園村成功引進胡太江等幾位黨員共同投資成立種植、養殖專業合作社,同時發展20多畝黃精、粉防己種植,吸收帶動30多名脫貧戶務工、增收,村民產業發展顧慮打消,產業發展信心逐步夯實,黨員干部和群眾距離也越拉越近。
第三張名片:加快產業發展
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該村黨總支積極落實上級黨委決策部署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發展田園綠色采摘等特色產業和紅色旅游產業,并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直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。
目前,陽新縣大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(雜柑)、陽新譽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水蜜梨、獼猴桃、黃桃)、北山垅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雜柑)、陽新縣木港鎮北沖種養殖專業合作社(雜柑、黃桃)等農業經濟組織在該村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產業總面積共計1000多畝,陽新縣甘坑養殖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規模200頭。
“產業發展前我一年到頭忙農活,非常忙非常累但收入卻不高。產業發展后,我一年到頭也非常忙,但非常充實、非常有保障?!睏棃@村黨員胡太江今年41歲,他通過發展200余畝雜柑和哈密瓜種植實現年均30余萬元增收。
第四張名片:培育文明鄉風
“很高興能入選‘最美家庭’,我會繼續保持家里的干凈整潔,保住這個榮譽,起帶頭示范作用?!睏棃@村北沖組黨員柯于勇高興地說。
注重精神文明建設,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。通過評選“十星級文明戶”“最美兒媳”“最美婆婆”“最美家庭”等活動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讓尊老愛幼、誠實守信、講衛生、愛干凈等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。
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固定化、常態化,通過完善村規民約、“門前三包”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,設立村莊清潔日,讓清潔村莊成為每個村莊、每個村民的自覺行動。依托紅白理事會,引導村民講文明、樹新風,杜絕大操大辦、互相攀比之風。
當前,棗園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、文明村、平安村,先后被評為陽新縣綠色示范村、黃石市綠色示范村、黃石市文明村、國家森林鄉村等。(黃石日報 通訊員 陳珂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